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聚焦 > 2020以色列日启动:寻找科技创新国度的“秘密”

2020以色列日启动:寻找科技创新国度的“秘密”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0-12-09 17:16

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一路向西15公里,到祁连山路右转便是中以(上海)创新园,12月8日,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爱德华(Edward Shapira)和前中国驻以色列特命全权大使詹永新穿梭于一馆一园之间。

这是特殊的一天。犹太难民纪念馆在数年扩建后重新开放,而以“共享经验、共铸辉煌”中以合作前景为主题的以色列日活动则同日在中以(上海)创新园召开。“纪念馆代表的是历史,创新园代表的是未来,这意味着两个民族正携手从历史走向未来。”詹永新表示。

70多年前,在犹太人民最黑暗的时候,中国人民向他们开启了“生命之门”,70多年后,中国是以色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贸易伙伴。2019年,中以双边贸易达148亿美元,两国正携手走在创新合作的新征程上。

8日的以色列日活动同时也是中以(上海)创新园成立一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爱德华笑称,中以(上海)创新园是以色列官方和企业代表团到上海的必经“打卡”之地,为以色列初创企业家创造了良好环境和创新生态系统。

以“创新”吸引资本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以色列斥资2000万美元,建造了自己第一座世博国家展馆“海贝壳”,向全世界展示以色列高科技的“秘密”,也让更多中国人开始认识这个与自己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民族。

70多岁的以色列,是世界公认的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尽管人口只有900万,2200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相当于海南省的三分之二,却已是当今世界第二大初创型企业集中地,仅次于美国硅谷。

资源的匮乏“倒逼”以色列必须走以高新技术为驱动力的发展之路。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商务领事韩宁伟透露,以色列研发投入占GDP超过4%,每万人中有近140人是工程师,这些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如今以色列已逐渐将经济转型为以创新和高科技为主导的经济模式,U盘、胶囊内窥镜、樱桃番茄、自动防撞系统等这些走入国人生活多年的产品,最初都来自以色列。

人才是以色列最大的财富,47%的以色列人受过高等教育,沃伦·巴菲特曾言,“如果你到中东寻找石油,无需在以色列停留,但若你找的是人才、活力和智慧,那么以色列是唯一一站。”

一个“为什么以色列能成为科技创新国度”的视频揭秘在“硅溪”(以色列特拉维夫的silicon wadi)可以如此创业:找一个房间,放两三张乒乓球桌、三四个懒人沙发,几分钟之内,便会有一排排喝着饮料、带着智能手表的毕业生聚集到你门口,如果你再有一个公寓和杂货店,那他们永远不会走。

独有的民族和国家历史,使“创新”成为以色列的国民基因。目前,以色列有超过6000个初创企业和超过1000个研发中心,平均每天诞生三家科技创新公司。

以色列创业团队以“迷你”著名,人数不多,创新项目讲究“小而精”,“尖端创新技术是我们最美丽的地方,非常袖珍,但非常核心。”以色列SHENG-BDO Ziv Haft中国业务发展执行总监马奕良介绍,在数据挖掘、新材料、生物医学、农业、水处理技术、可再生能源、安防等方面,以色列企业都走在世界科技前沿。

自2002年成立以来,SHENG 公司便致力于为中以之间开展投资银行、商务拓展等业务提供顾问和商业开发服务,马奕良介绍,目前跨国公司在以色列已经设立了超过250家研发中心,2019年,以色列科技公司通过522笔交易募集了83亿美元,今年尽管有疫情影响,但依然有34家以色列初创公司11月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募资。

近10年来,中国资本对以色列青睐有加,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和战略投资者进入以色列,据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报告,中国在以色列的投资已达到80亿美元。阿里巴巴、百度、平安、复星、腾讯、华为等中国大企业均投资了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

安可(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董事总经理鼎杰夫表示,如今以色列获得的投资20%以上来自中国公司。

以市场寻求“变现”

长期以来,以色列都是全世界重要的高科技输出国,而拥有巨大市场、资本以及产业化能力的中国,是以色列初创企业“淘金”的宝地。

“以色列很多企业希望来到中国。”PTL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管理公司,旨在帮助以色列企业在中国建立本地业务,1997年,其总经理Arie shrier 第一次到北京时,这里依然是“只有大鱼才能活下来”,20多年后,进入中国的以色列中小企业已经遍地开花,“中国非常重视创业园区对企业的培养,如今我们在中国大约有300个项目。”

成立一周年的中以(上海)创新园便是中以双方探索合作的新空间,截至目前,园区已经吸引了360国际数字安全与生态运营中心、螳螂慧视等32家企业、机构、项目的入驻,涉及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互联网安防等多个领域。除了上海,中国还有许多地方政府看好与以色列的合作,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其他9个省市也都与以色列签署了双边项目,

除了将以色列初创企业引入中国,不少曾经与以色列结缘的中国创业者也在将以色列的技术引入中国。詹永新透露,2014年访问以色列的中国人大约有4到5万人,而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超过17万。

江苏绿浥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勇多年致力于以色列农业科技在中国的推广教育,“中以之间的农业科技差距明显,举个例子,中国番茄每平方米的产能大约为10公斤,荷兰可以提升至30公斤,但以色列可以做到平均产能50公斤。”2015年,李勇团队推动以色利农业技术在中国落地,将国产蓝莓的产能从300公斤提升到2000公斤。

“如果说以色列企业做的是从0-1的事,那么中以合作是从1走到10,而中国市场是10到无穷大。”以色列阿格纳项目公司大中国区总裁介玉成认为,实践表明,以色列企业擅长用创新技术换资本,因此中国与以色列的合作,离不开资本和产业的支持,而中国市场则要考虑,如何将先进的技术与落后的使用者融合,找到“洋为中用”的项目合作最佳模式。

韩宁伟认为,尽管以色列企业有独树一帜的技术和产品,但必须在中国市场中经受风险的洗礼后,才能实现自我迭代和适应,更好地适应市场,他希望,通过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更多以色列初创企业在中国“大展拳脚”。

关键词标签: 

上一篇:品牌培育关键在科技创新 下一篇: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估值3亿再获融资

相关推荐:

  • 我想买
  • 我想卖
专利类型:
专利名称: *
您的姓名:
您的电话: *
验证码: 免费获取验证码
需求描述:

购买专利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010-832788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