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平台动态 > 中国造——“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引领中国“智”造不断上新

中国造——“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引领中国“智”造不断上新

来源:国际在线 发布时间:2021-03-02 15:51

“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重大技术装备实现突破发展,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创新和突破、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外人士认为,科技创新正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升级发展。

日前,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并投入商业运行,核心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制造。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工程调试总指挥赵皓介绍说,福清核电5号机组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设计寿命为60年,反应堆采用177组燃料堆型设计,周期为18个月,电厂可利用率高达90%,同时创新性采用了能动加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安全性能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


“十三五”期间,中国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重大技术装备实现突破发展。除了“华龙一号”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还有目前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设备制造全部实现国产化;中国首台套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一次试车成功,其关键设备全部由国内企业制造。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也实现了技术和规模应用的重大突破,部分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问题有所缓解,让产业发展更有底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介绍说:“工程机械、大型锻压机械用高压、数字液压元件和系统,农业机械用静液压驱动系统等一批高端液压产品研发、生产取得重大突破。高端核级密封件系列产品实现了世界上最低的泄漏率和最高的安全水平。以超重型数控机床、大型压力机等为代表的创新成果逐步进入重要用户行业,航空航天、电力、汽车、船舶制造等领域的装备供给能力提升明显。”


中国“智”造不断升级,背后是科技实力的有效支撑。过去五年,中国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59.5%,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4位。“十三五”期间,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创新和突破: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C919首飞成功、悟空、墨子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


2020年,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双星定位到启动设计、从试验验证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系统。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在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实际应用。据泰国媒体报道,2011年泰国洪灾中,防灾部门就利用北斗系统监测灾情;在巴基斯坦,高精度北斗卫星导航网络2014年开始覆盖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及其周边地区。巴基斯坦科技时报主编赛义德·帕拉斯·阿里介绍说:“和其它主要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系统精度更高。巴基斯坦北斗的应用最早是用于卡拉奇市的土地测量管理。第二就是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就是精准农作。北斗系统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比实地人工测量效率高很多。”


科技创新为新产品、新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十三五”期间,中国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日新月异,带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等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电池、电机、电控3大核心技术基本实现自主研发,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全球领先。位于福建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天生产的电池可以为1500辆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心脏”,已经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工作人员游丽珊介绍说,该公司生产的新能源电池不仅技术领先,还实现了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电池包质保8到10年,之后会对它进行回收。内部关键的原材料就是有价金属,在提炼出来之后应用到原材料的生产,它目前整体的回收率能够达到98%以上。”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技术跟随者到技术提供者,中国正在不断升级"智"造水平,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标签: 

上一篇:用科技创新提升战力火箭军研究院表彰年度科研成果 下一篇:推动数字经济升级突破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关推荐:

  • 我想买
  • 我想卖
专利类型:
专利名称: *
您的姓名:
您的电话: *
验证码: 免费获取验证码
需求描述:

购买专利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010-83278899

返回顶部